貧困山區大學生“智力幫扶”獎學金捐贈活動
每家的孩子,只要識點字,都會出去打工賺錢。這成了蘭州高新區連搭鎮朱家溝村的一個“傳承”。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村民們最關注的事情就是誰家賺了大錢、蓋了新房、買了新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今年,當朱家溝村一下子出了5個大學生后,不僅進一步打破了這個村莊的“傳統”,而且這一歷史性的轉變,為整個村子注入了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也改變了5個家庭的精神面貌。
朱家溝是我市唯一的純民族村,村民主要靠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以及祖輩薪火相傳的牛肉面手藝維持生計。尤其是大多數外出務工的村民經營牛肉面館,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使朱家溝村享有“牛肉拉面村”的美稱,這使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雖然物質慢慢富裕了,但是由于文化氛圍淡薄,大學生在朱家溝村就像大熊貓一樣稀少。
近年來,通過高新區和鎮、村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引導,加上聯扶單位市政府研究室的“智力幫扶”,讓這個村子的文化氛圍變得越來越濃厚。上學讀書、考取大學,越來越成為村里的精神風景線。
在幫扶工作中,市政府研究室既按照上級要求抓好“硬件”建設,更注重鼓舞人、激勵人的“軟件”建設。他們圍繞樹立“一道精神的標桿”,通過單位自籌和協調企業參與等方式,每年為新考入大學的學子送上一份特殊的“賀信”,并送上一筆激勵獎學資金,啟發、引導和鼓勵村里的孩子要懷有一顆上進、好學、拼搏的心,在大學里能夠圓自己新的夢想。
這樣,每年考入大學的學子就成為一個示范和榜樣,激勵著更小的學生以及學齡前的小孩子,使村上讀書上進的氛圍日漸濃厚,一種新的精神面貌正在這片土地上積聚、升騰和釋放。
“以前從未出過大學生,這些年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今年一下子考上了5個,這是大家都高興的事。”一提起村子里今年出了5名大學生,村支書馬正元開始手舞足蹈地比劃起來,臉上洋溢著激動之情,如同過年一樣高興。除了馬正元之外,這5名學生的家長也像做夢一樣,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中。
寒門出學子。馬軍是5名大學生中的一名,他父親曾經開著一個小飯館,日子雖然緊湊,但每年還有節余。兩年前,由于經營不善,馬軍父親的小飯館倒閉了,全家人主要靠著母親打臨工賺的錢,以及種點蔬菜、土豆、玉米換錢后貼補家用,日子過得緊巴巴。在“智力幫扶”的影響下,不管如何艱難,馬軍父母從未放棄供孩子讀書的念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軍今年考上了蘭州理工大學。“在朱家溝村,只有通過讀書走出去,才算有出息,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在備戰高考的日子里,馬軍的耳邊時常傳來父親的這句話。而他通過努力,兌現了對父親的承諾,也打破了村里的孩子識點字就去門打工的老傳統。
為了鼓勵這些學生能夠安心上大學,以及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孩子喜歡讀書,8月31日上午,市政府研究室攜手愛心企業甘肅隴萃堂營養保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給每個學生送去了3千元的激勵獎學金。
曾經在蘭州清真食品廠工作的甘肅隴萃堂營養保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全,因為過去的工作經歷,心里結下了深深的民族情結。他表示,知識改變命運永遠是一條真理,他們的企業還要繼續參與朱家溝村的“智力幫扶”,進一步幫助改變這個村子的精神面貌。
物質富裕了,精神面貌改變了,就像“鳥之兩翼”,使朱家溝村離小康生活越來越近。